武當武術產生于養生健身的需要
武術一般來講是起源于生產勞動,發展于與野獸搏斗、與人搏斗的需要。練武術的目的在于勇武,然而武當拳功起源卻與道教的人生觀密切相關,產生于道教養生健身的需要。
道教為了養生,就必須練氣,練氣需要導引行氣,便產生了練拳的需要。在練氣的時候,引入了武術動作,而練拳的過程中,又滲入了練氣的目的,因此拳術的技擊價值觀開始受到氣功的養生價值觀沖擊,并逐步走向融合,從而形成了“內功外拳”、“內外結合,以內為主”的內功動功機制。同時,這一內功動功機制在形成過程中,又不斷吸收兵家的理論精華和少林外家武功的優點,從而形成了 里程碑,是武術發展史上又一次大的飛躍。
道家的思想方法是重直覺、重悟性,以形象感知來把握事物的特征,掌握其特征目的是為了深刻理解其事物的本質,這是武當武術文化思維方式的基本特色。武當拳功中的形意、太極、八卦及諸多拳種中的招式、攻防、進退,是可以傳授、觀摩和學習的;然而武當拳功各類拳種的不同意境、神韻、內在的氣質,則必須先意會,用直覺去領悟,然后在反復的實踐中去感受和加深理解。即有法——無法——無窮變化,而貫穿全過程的是苦學、深研、覃思、精熟。武當拳功認為“盡其妙者”,非經日積月累長期精心體驗不可。同時進入意境,這是悟出精微、玄妙之真諦的關鍵。這種重悟性理解、實踐的途徑,正反映了武當拳功對人體、精神、思想、倫理道德影響的深刻性,同時全面展示了其功能效果和養生的社會宗旨。
武當拳功的形成作為內功動功的統一,與其它武術流派一樣含有技擊自衛御敵的社會功能。這里要強調的是各種功能的手段、方式具有創造性,較之外家技擊功能有著質的飛躍。古今中外技擊,無不講力量、速度、強度、大勝小、快性慢、強勝弱,而獨武當拳功以辨證的觀點看待對抗中的大小、快慢、強弱,主張用“四兩撥千斤”的巧斗勁,拳理和拳技中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慢制動、以力小勝力大的運動方式和虛實變化的手段,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東西方技擊的理論和實踐,是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武當拳功的這種“攻其所必救”、“攻其所不守”、“攻其所不攻”的戰略特點及其所展示的社會效能,是直接與其養生健身的宗旨相吻合的,這也是武當拳功區別與其它武術流派的根本之所在,也是養生健身功能擴展的根本動因。
武當武功理論中極端重視人體精、氣、神的修煉和互相依存的關系,認為“精”是根,是構成人體和促進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氣”又是“精”的載體,“精”以“氣”的形式流布全身,不斷補給人體生理活動的能量。“神”是“氣”作用的表現和結果,“氣”的作用源源不斷,使人的思維、意識及其它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武當拳功將這種醫學中的精氣神學說進行了全面的概括和總結,提出了“內外兼修”的練功原則,在這種原則指導下,進而產生了“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精神氣力功”、“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三合,外三合”、“陰陽變換”、“圓弧扭絲”、“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柔中有剛,剛而不僵”、“細長深勻,氣沉丹田”等練功要求,建立了“以丹田運化修煉為核心,以經絡氣血津液暢通為先導”的有序化程序。
這種動功內修程序一方面可挖掘人體防身御敵的潛力,另一方面又利用人體攻防動作和御敵形式去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使武術攻防訓練與養生健身有機結合,實現還精補腦,從而增強生命活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養生健身說的理論體系。
☆☆☆品質旅游,服務至尚 ☆☆武當山道教養生游☆☆武當山旅行社☆☆☆☆十堰旅行社
☆☆☆~ 十堰百分佰國際旅行社~真情服務 ☆☆☆~
24小時咨詢熱線:
電話:0719—8883686 19907282431 18972491426
傳真:0719—8883686
QQ: 25279947 1601406180 404715680 468901138 2953849132
微信:Z19907282431 18972491426
網址:www.slyhj.com
地址:十堰市茅箭區人民南路7號長泰主樓21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