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武當山下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艾蒿,還要吃粽子、掛香囊等。
端午節是海內外華人的傳統節日。相傳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沉溺,人們為了表達對屈原的追思和敬仰,就把這天定為端午節。因為鄖山漢水曾留下屈原詩篇的緣故,鄖陽人把端午節視為一個盛大的節日,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端午節的清晨,家家戶戶的門框上方都要插上新鮮的艾蒿。端午節這天的三餐也別具風味,有粽子、雄黃酒、雞蛋、蒜頭等。這天,人們要涂朱砂,喝雄黃酒,用五色草浸水沐浴,給孩子掛上香囊等,以避邪驅瘟。
艾蒿,各地皆有,而在端午節采割艾蒿的習俗更是普及到千家萬戶,農家的門上、窗上都要插上鮮艾蒿(配以菖蒲),有的婦女還把艾蒿葉與石榴花一同插在頭發上或衣襟上。舊時鄖陽城流傳著“商行五月五,天師騎艾虎,一把菖蒲一把艾,我把蚊蠅驅門外”等民謠。
不僅艾蒿在端午前后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之物,就連與艾蒿相關的菖蒲也身價倍增。菖蒲,又名“劍水草”、“蒲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葉片狹長似鐘馗寶劍,故舊時道人稱其懸于門窗之上可驅鬼怪,現在人們大都不信那一套了。事實上,菖蒲作為藥物是大有用處的,它有芳香開竅之效,適用于痰濁阻竅、神志不清等癥,還有促進消化、舒緩腸管平滑肌的功效。把它放在水中浸泡后擦洗皮膚,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據傳,用菖蒲泡的酒,余香滿口,為佐餐佳品。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自號“醉翁”,想必是一位品酒專家,他在《端午貼子詞》中盛贊道:“共飲菖蒲酒,君王壽萬春?!笨梢娸牌丫频镊攘Ψ峭话?。
人們經常把艾蒿與菖蒲聯系在一起也并不難理解:艾蒿是“虎”,菖蒲似劍,一代天師騎“虎”持“劍”,何等威武!這威武不是擺樣子的,而是要除“五毒”的,因為“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人不寧”,正是人容易生病的時候。“五毒”即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端午節那天,有的農戶把“五毒”圖像剪貼在門上,并在每種毒蟲的頭上刺一根針,以此懾服“五毒”;有的把“五毒”的圖像系在臂上,意在以毒攻毒。這些舉動雖難免有迷信之嫌,但充分反映了人們防害防病的愿望。
十堰人不僅有端午節插艾蒿的習俗,還有許多用艾蒿的獨特習俗。比如,人們常將艾蒿葉放入洗澡水中浸泡,然后擦洗身體,可預防一些皮膚疾病;將艾蒿葉曬干裝入枕頭,可以治療頭痛,并使人容易進入夢鄉,對失眠者非常有效;人們還利用艾蒿葉和其它具有驅瘟作用的中草藥一起切碎裝入袋中,制作成實用的保健腰帶。在十堰地區,即使最普通的人家也知道一些巧用艾蒿的偏方。比如受風寒咳嗽,可用艾蒿葉熬湯洗腳,還可用艾蒿葉九片、蔥五根熬汁喝;用艾蒿水先熏蒸,后泡洗全身,可治療盤山腳痛和腰腿痛;用艾蒿、蔥白、花椒等熬水擦洗,對治療凍瘡有很好的效果;艾地湯(用艾蒿和地榆熬的湯)可治痢疾……
端午節人們佩戴的香囊中,裝有切碎的艾蒿、雄黃、蒼術、香草等配制成的香料,可驅昆蟲、散濁氣。香囊的外表通常十分講究,上面繡有花卉、鳥獸、蟲魚、瓜果、人物等生動的圖案。“兒童五月佩香囊,敢將十指奪針巧,不把蛾眉斗畫長。”一個香囊就是一件精致的手工藝品。
綜觀十堰人過端午的各種習俗,很多與治病和保健有關。舊時人們缺醫少藥,艾蒿、蒜頭、雄黃不僅能治多種常見疾病,而且隨手可得,人們自然視其為寶,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十堰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武當山旅游|武當山旅行社

24小時咨詢熱線:
電話:0719—8883686 19907282431 18972491426
傳真:0719—8883686
微信:Z19907282431 18972491426
QQ: 25279947 1601406180 404715680 468901138
網址: www.slyhj.com
電郵:25279947@qq.com
地址:十堰市茅箭區人民南路7號長泰主樓215室(三堰加油站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