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距今87年 僅存世一
馬克思頭像銀幣正面。
2018年5月5日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共產主義革命先驅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記者了解到,鄂北革命根據地鄂北農民銀行曾于1931年鑄造過馬克思頭像銀元,鑄造地點在房縣。目前,馬克思頭像銀幣存世的一枚孤品被收藏在湖北錢幣博物館,被視作“鎮館之寶”。
房縣曾設鄂北農民銀行鑄造馬克思頭像銀元
馬克思頭像銀元正面主圖案為馬克思正面頭像,長胡須,穿西裝,系領帶,頭像上部鑄有“中國蘇維埃共和國造”字樣。銀元背面主圖案有鐮刀、斧頭和壹元字樣,頂部刻有五角星,邊緣環繞著裝飾花紋,外輪有齒。銀元直徑3.9厘米,厚0.25厘米,重約28克,含銀量為80%左右。
1931年6月18日,賀龍領導的紅二軍經過長期艱苦轉戰,攻克房縣城,建立起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中央鄂西臨時分特委,建立了房縣蘇維埃政府。
房縣地處偏僻,山大人稀,紅軍到來之前,土匪較多,山區經濟十分落后。當時,房縣流通的銀元都被做生意的人屯集起來到武漢、上海辦貨去了。各個軍閥濫發銅元,導致銅元在房縣太多太亂,不值錢,有的干脆把銅元鑄成臉盆、酒壺當作日常用品。當時房縣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很少有貨幣交易,物資主要以食鹽為尺度進行交換,如:一斤棉花一斤鹽,一匹土布八斤鹽,一斗米六斤鹽等。少數有鋪號的大商戶,打著做生意講信用的招牌,發行“鋪票”用來流通。
為了活躍蘇區城鄉經濟,利于交易,統一貨幣,當年7月中旬,中共鄂西北臨時分特委決定在房縣縣城西街開設鄂北農民銀行,在代香泉的家中建立鑄幣廠,制造“馬克思頭像”蘇區銀幣。由鄂北農民銀行負責發行,流通于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根據地。
銀匠不知馬克思長相憑想象創作
為了籌集制造銀元的銀料,蘇維埃政府將打土豪派的捐款、沒收的土豪劣紳的財產、戰場繳獲歸公的金銀全部集中起來制造貨幣。
制造銀元是當時根據地的一件大事,當時負責鄂北農民銀行工作的蘇維埃政府經濟委員王守訓,把房縣城內銀匠樓的12個銀匠集中起來,商議銀元鑄造辦法。這些銀匠手藝雖高,但只有用銀錠、銀元打制首飾的經驗,而沒有用銀錠首飾改制銀元的整套技術。不久,王守訓從縣城西關請來了一位略懂模具雕刻技術名叫周遠忠的人。在擬定銀元圖案時,王守訓與蘇維埃政府其他同志研究,認為共產黨是搞馬列主義的,是為工農大眾謀利益的,銀元的圖案必須有鮮明的代表性。這樣就確定了銀元的正面圖案為馬克思頭像,背面以鐮刀斧頭為主景。周遠忠按照這樣的設計方案制作了鋼模。
據當時參加制造銀元的銀匠散家春介紹,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馬克思長的什么樣子,完全是憑自己對外國人模樣的想象創作:長胡須,穿西裝,系領帶。
散家春老人回憶,那時,銀匠每天可以做出120多塊銀元,共計做了兩個多月,一共造出銀元約一萬多枚。制作銀元時四周戒備森嚴,屋里屋外均有紅軍戰士守衛,不允許閑雜人員入內,12名銀匠連吃飯都在屋內,不得隨意離開。
現僅存一枚收藏于湖北錢幣博物館
銀元鑄造出來以后,除每位銀匠每天發一枚銀元作為工錢以外,其余全部上交給鄂北農民銀行發行,向社會兌換銀子,以補充銀元的材料來源。蘇區銀元一發行,很快受到房縣老百姓和商家的歡迎。老百姓用糧食、藥材、棉花到蘇維埃辦的商店兌換銀元;商家也因為蘇區銀元足色(品相好)足秤而大肆拋出貨物來換取銀元。
1932年6月,紅軍撤離根據地,鄂北農民銀行隨之轉移,這種銀元也停止制造。紅軍一撤走,國民黨、各地土匪卷土重來,占據了房縣城,他們大肆搜刮紅軍鑄造的銀元、紙幣,全部銷毀,只有少數的銀元和紙幣被老百姓藏起來作紀念。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活躍國民經濟,實行了新紙幣一元換一枚銀元的規定,又收回了一部分蘇區銀元和紙幣。由于當時對這些已成文物的貨幣認識不足,收到后把銀元貨幣一律上繳國庫,統一銷毀。現在,鳳毛麟角的蘇區貨幣,成為無價之寶。
目前,被認為是國內唯一的一枚馬克思頭像銀元,收藏于湖北錢幣博物館。據了解,建館初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銀行庫存里找到這枚銀元后,為了獲知其背后的故事,四處打聽,最后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洪湖縣瞿家灣找到了當時參加制造銀元的銀匠散家春,方獲知制造銀元背后的故事。
☆☆☆ 品質旅游,服務至尚 ☆☆☆武當山旅游線路咨詢預定☆☆十堰旅行社☆☆十堰周邊游
☆☆☆~ 十堰百分佰國際旅行社 真情服務 ☆☆☆~
24小時咨詢熱線:
電話:0719—8883686 19907282431 18972491426
傳真:0719—8883686
QQ: 25279947 1601406180 404715680 468901138
微信:Z19907282431 18972491426
網址: www.slyhj.com
電郵:25279947@qq.com
地址:十堰市箭區人民南路7號長泰主樓215室(三堰加油站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