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最薄的血壓儀、“會飛”的汽車……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博覽會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有超過5000件展品在中國市場首秀。
進口的東西大家見得多了,進口博覽會上的展品有何“稀奇”?各地交易團的“買買買”中有何門道?普通百姓如何分享博覽會帶來的開放“紅利”?記者為你一一揭曉。
展品:從食品到藥品,從電器到汽車,逾5000件展品在中國首秀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企業展分為七大展區: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
這些展品中,既有有形的商品,又有無形的服務;大到近200噸重的龍門銑,小到與硬幣相當的心臟起搏器;高端如價格近2億元人民幣的意大利直升機,樸實如墨西哥的辣椒醬、菲律賓的芒果干……
細數起來,一連串的“最”,講述了這些展品漂洋過海來中國的故事:
長20米、寬10米、高8米,占地面積達200平方米……博覽會上“噸位”最大的展品是德國機床設備“金牛座龍門銑”。然而,“大塊頭有大智慧”,其精度達到4微米,能加工各種復雜零件,在汽車業、航空航天領域都可適用。
展會上還可見到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最薄的血壓儀、最快的免疫分析儀、“會飛”的汽車……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國家會展中心董事長孫成海說,進博會要成為參展企業全球新品首發的平臺。
科技:100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勾勒未來生活圖景
“萬物互聯”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可與人協作的工業機器人、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批最“聰明”、最“綠色”的產品,計劃通過博覽會的“跳板”,逐步進入中國市場。
能想象嗎?以膠卷起家的日本富士膠片,借助科技力量完成了大轉型,此次的展臺主要分醫療健康和高性能材料兩大塊。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姚佳鋒說,富士膠片的展品包括最尖端的用于乳腺癌早期診斷的產品,以很小的劑量實現高精度的早期病變診斷。還有將人工智能和傳統影像技術結合的產品,方便X射線醫生更早診斷病情。
在進博會主賓國英國館內,借助新一代AR鏡子,觀眾可與經典動畫角色見面、互動甚至合影。通過新興VR技術,觀眾可以踏上360度全方位的3D視頻和音頻之旅,置身于盛大的管弦樂隊表演“現場”,感受尖端科技帶來的震撼體驗。
德國采埃孚的自動駕駛“大腦”、韓國SK海力士的芯片、美國惠而浦的智能廚衛電器,跨國電子巨頭齊聚進口博覽會,勾勒出一幅未來智能生活圖景。
保障:20多項便利化措施落地
為保障進口博覽會的順利開展,中央各部委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將為企業擴大進口“清障減負”,推動更多的優質商品匯聚到居民家門口。
在海關總署等部委支持下,上海前期提出的20多項創新舉措基本落地,包括允許展品提前備案、以擔保方式放行展品、延長展品有效期至1年等。上海海關表示,“以展促銷”是進口博覽會的特色,海關正在完善監管措施,便利展品在展后結轉為保稅倉儲貨物。
根據財政部最新通知,對首屆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我們的產品設計很獨特。在知識產權方面,會受到怎樣的保護?”“如果遇到了知識產權糾紛,該如何處理?”針對展商關心的問題,知識產權部門的工作人員已提前入駐展會。對于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展出的發明創造、首次使用的商標,展會方可以出具展出證明,展商在中國申請專利時,享有6個月的寬限期。
功能:線上線下互動,30個展示交易平臺供你我 “買買買”
普通消費者如何參與進口博覽會?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雖然進口博覽會主要針對專業采購商而非個體消費者,不過不用擔心,為發揮博覽會的輻射功能和溢出效應,有關方面之前已推出首批30個“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進口博覽會前夕,這些平臺陸續開業,讓意欲嘗鮮的市民先睹為快。
距虹橋交通樞紐1公里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中心的商品銷售區參考進博會展品分類,主要有消費電子、服飾箱包、日用消費品、化妝品等,原則上按照一樓一品類分區,商家以專營店、特賣店等形式入駐展示銷售。
除了線下展銷平臺,包括天貓國際、蘇寧、網易考拉和洋碼頭等跨境電商平臺,紛紛借博覽會契機開展“全球購”。
天貓國際表示,由其牽頭的阿里大進口采購中心已在全球成立六大采購中心,將把全球好貨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快速引進中國。記者從蘇寧控股集團了解到,通過進口博覽會,蘇寧將至少引進1000余種國內市場尚未銷售的進口產品和服務,今后3年拿出100億歐元用于全球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