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新發現文化遺產352處
得勝鎮八道關村塔兒灣古塔。
得勝鎮孟將軍墓。
大廟鄉鐵爐溝秦楚長城城墻。
2015年 6月11日,筆者從竹山縣博物館了解到,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該縣新發現文化遺產352處。
竹山縣是古庸國的核心區,厚重的歷史給竹山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受歷史條件所限,竹山眾多文化遺產尤其是大量野外文物散落民間,未能挖掘、開發和保護。
從2007年4月開始,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竹山縣迅速成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協調第三次文物普查相關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進入第三階段。普查期間,調查人員累計實地調查文物點305處,其中古遺址65處、古墓葬101處、古建筑108處、石窟寺及石刻8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7處、其它16處。調查中,文物工作者新發現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其中秦楚長城竹山段、竹山南部古鹽道、古龍井遺址、湖廣總督張之洞題匾額、清光緒年太子少保孟宗福家族墓、清代文林郎與承德郎黃氏父子墓、清代竹林寺古塔和塔兒灣古塔、7031軍工遺址等幾十處新發現都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在這些新發現的文化遺產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秦楚長城竹山段。《左傳》記載:“方城,庸地,上庸縣東方城亭。”《史記·周本紀》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庸國地也。”《水經注·汝水》記載:“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華夏,故號此城為萬城,或作方城。”考古學者一般認為竹山縣是庸的都城或者核心區,楚長城分布在鄂西北一帶。長期以來,這些長城古跡大多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甚至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古長城的發現,為研究先秦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依據。
在文物普查過程中,竹山縣還對瀕危文物實施了搶救性保護。一系列重要文物點的發現、搶救和保護,對進一步研究唐至明清時期竹山歷史文化成就提供了依據。
☆☆☆ 品質旅游,服務至尚 ☆☆竹山新發現文化遺產352處☆☆☆十堰旅行社☆☆十堰周邊游
☆☆☆~ 十堰百分佰國際旅行社 真情服務 ☆☆☆~
24小時咨詢熱線:
電話:0719—8883686 19907282431 18972491426
傳真:0719—8883686
微信:Z19907282431 18972491426
QQ: 25279947 1601406180 404715680 468901138
網址: www.slyhj.com
電郵:25279947@qq.com
地址:十堰市茅箭區人民南路7號長泰主樓215室(三堰加油站旁)